区块链三大趋势方向:跨链技术、分布式存储和DeFi

区块链三大趋势方向:跨链技术、分布式存储和DeFi

正如很多人预料的那样,近期随着赚钱效应的减少,IEO的热度已经明显减退了。

但数字货币行情在2019年已经出现了明显升温,尽管未来出现短期阶段性回调的可能性很大,但市场的底部正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被抬高,大趋势方向的上升,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行业内人群的新共识。

每天都有人问我牛市什么时间会来,我真的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对于长周期的价值投资者而言,已经到了需要打起精神多去关注市场中那些趋势性投资机会的时候了。

前段时间小姐姐给大家重点介绍过跨链技术,其中龙头项目Cosmos的代币ATOM已经在不久前迅速上线了各大交易所。

我们之前拿到的ATOM额度很少,所以前几天选择了在3.4美元的位置进行了加仓,尽管没能买在最低的价位上,但面对这种趋势性项目我们是长期布局的,只会不断地寻找更好的机会买入,短期内不会考虑卖出。

这类项目虽然不是很多,但也经常会出现,如果你想真正把握住它们,前提是就不能太心急,从低位布局到趋势红利真正爆发出来,这中间最重要的还是等待,你必须要耐心地等待花开。

再比如从去年我们就在期待并深度布局的分布式存储项目——IPFS,其激励层Filecoin上线时间比最初的计划延期快一年了,很多人已经没有耐心很焦虑。但最近隐约传出一些好消息,代码的质量甚至高出了此前的预期,越来越多的人会看到它的应用之光和潜力之大,所以近一个月FIL期货价格也一路猛涨,虽然投资已经一年多了,难免有些急切,但只要它最终出来的项目足够好,即使再等一年我自己也能接受。

除了跨链技术和分布式存储之外,小姐姐今天想聊聊另外一个自己很看好并且已经布局的方向——去中心化金融(DeFi)。

前几天,马斯克在推特上问V神:基于以太坊开发什么功能好呢?

V神非常认真地回复了5条推特,其中第一条就是关于DeFi的。

什么是DeFi?

过去的一年里币价行情并不好,但区块链技术层面却是暗流涌动,尤其在去中心化金融方面更是取得了令人兴奋的巨大进展。

所谓DeFi,即Decentralized Finance,常被称作:分布式金融或者去中心化金融。

说起DeFi,很多人都会觉得有点陌生,其实我们经常提起的闪电网络、去中心化交易所、网络借贷平台、保险平台、去中心化钱包等其实都是属于DeFi范畴的。

据统计,目前已经诞生了两千个以上的去中心化金融类的项目,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还很稚嫩,却正在生机勃勃地高速发展着,雏形已现的DeFi几乎涵盖了传统金融的各个领域。

DeFi的优势和特点

传统金融领域的利润有多丰厚,相信不少人是有所了解的。我也曾参与过一些传统金融类的项目,对金融业务中间环节的高额成本深有感触。

不知大家是否有留意,身边那些做信贷、保险等金融业务中间环节的朋友,在最近的十年里收入远超其他行业。

这也映射出传统金融的一个现状:90%的金融业务收益最终只流向了极少数人。

而普通大众基本只能作为金融体系的资金贡献者,将自己资产交给银行或金融机构来支配,但最终却只能拿到微乎其微的利息或收益,很少有机会分享到自己资金的真正金融价值。

与传统金融相比,去中心化金融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去中介化,减少了中间人角色,从而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所带来的巨额成本。

以贷款举例来吧,如果你有一个房产想用来抵押贷款,无论是来自银行还是金融机构,你都将付出高昂的借贷成本,不仅如此,它们还会对你的征信、年龄等所有个人、工作、家庭情况摸个底朝天,然后作出评估,只有各方面都达到要求才有可能成功借贷。

而如果你拥有一笔ETH,希望用它来作为抵押物获得贷款,那通过去中心化金融就容易很多了。你不需要经历中心化金融机构那些繁琐的手续,也不需要公开自己的身份,只需要在智能合约中,将自己的ETH抵押给智能合约,就能迅速获得一笔贷款。

未来你只需要归还借款并支付约定的利息或手续费,就能赎回自己原来的ETH,即获得了贷款,又有机会享受币价增值带来的收益。而这整个过程,将没有任何的人为参与,一切都完全通过代码运行。

可见,在DeFi体系中,传统金融领域中的特权机构被代码和智能合约所取代,随着去中心化金融的逐步落地,未来普通大众将有机会享受到自己金融资产所蕴含的金融价值,金融业务使用者也有机会用更低的成本享受到服务,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被极大地提升,而成本则被大大降低。

我们再换个更高的维度来看,DeFi最重要的愿景是将所有的资产通证化,最终在全球形成一个无国界的开放金融系统。在这里,一切的运行由智能合约和代码作为中心,没有暗箱、没有隐私信息被审查或利用,一切数据公开透明,无需相互信任,也无需任何的准入门槛,所有人可以以任意的颗粒度进行公平的交易。

今天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撑下,这一切已经在不断的实现过程中,我们也有理由对DeFi的未来更加充满期待。

同时,也正是由于现阶段去中心化金融的体量与传统金融相比极其微小,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雏形已现的DeFi未来有机会为自己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

DeFi生态的现状

就像存在许多不同的去中心化应用一样,也存在许多不同领域的去中心化金融应用。

对于哪些项目属于DeFi并没有太明确的标准,其主要分类涵盖了借贷市场、稳定币、支付、预测市场、身份认证、去中心化交易所、衍生品、保险、投资、钱包以及资金托管等十多个方面。

稳定币方面的代表项目包括:MakerDAO(它也可以被视作借贷类)、Gemini Dollar、USD Coin等

借贷领域的代表项目包括:Dharma、dYdX、compound等

支付领域的代表项目包括:xDai、闪电网络、Request Network,OmiseGO等

身份认证类的代表项目是Bloom等

去中心化交易所领域的代表项目有:DDEX、Hydro、0x、Airswap、Uniswap等

预测市场领域的项目包括:Augur、veil等

指数类项目比较有代表性的是Set Protocol和Neutral Dollar等。

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就不对每个项目具体展开介绍了,大家可以根据兴趣去具体了解下。

去中心化金融最早期的一批项目都是基于以太坊上的项目。

这些项目中流动的ETH越多,ETH就变得越来越稀缺。ETH日益稀缺又推高了交易商和投资者的需求,从而提高了ETH价值。因此,对于持有ETH的人来说,DeFi的发展是一个好消息。

近期,其它公链上的DeFi类项目也越来越多,比如基于EOS公链的DeFi应用REX在五一期间刚上线就成为了爆款。

REX是个资源租赁平台,类似于金融产品中的货币基金,用户可以出租自己的EOS来获取收益。上线仅4天时间,REX就已经吸纳了5100多万个,也就是总价值约为2.5亿美元的EOS,这已经占到了EOS总市值的近5%,足可见REX的火爆。

明星项目MakerDAO

随着DeFi的不断繁荣,目前DeFi类项目的金融资产正在快速增加之中,据统计,已有超过250万个ETH被锁定在DeFi类应用中,而其中的一个项目就锁定了其中大约90%的份额,它就是目前DeFi领域中的大名鼎鼎的项目MakerDAO。

我们来对这个项目的运行逻辑进行一下简要的描述,以便大家更深刻地理解DeFi项目的运行机制。

MakerDAO使用场景是用户抵押自己的ETH,然后可以获得与美元1:1锚定的稳定币Dai。当用户想赎回自己的抵押的ETH时,只需要归还相应的Dai并支付利息费用即可。所以,你既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稳定币项目,也可以理解它为一个借贷类项目。

是的,实际上MakerDAO扮演的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银行角色,DAI则是这个银行所发行的去中心化稳定币。

那么,同样是稳定币,Dai与最近频频暴雷的USDT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

中心化的稳定币必须要质押1美元才能发行新的稳定币,这就免不了中心化的项目方存在,并且由他们掌控着巨额的质押资金,尤其在缺少监管的情况下,这种中心化管理的模式就注定免不了各种问题和争议出现。

而去中心化稳定币Dai的模式则完全不同,它是智能合约来质押用户的加密资产然后生成对应的稳定币,整个过程都在智能合约中自动运行,由于代码是开源的,运行是相对透明的,自然也就不用担心类似USDT被监管,被暴雷等等问题的发生了,这个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使用流程

来看看MakerDAO的使用流程,如果我们想在MakerDAO上面进行抵押借贷的话,需要以下几个步骤来操作:

1、把自己的ETH发送到MakerDAO的智能合约上,这个智能合约被称为CDP,它可自动保存、锁定、归还用户的抵押资产;

2、系统会根据当时的ETH价格给你兑换相应数量的稳定币DAI,其中的兑换比例是可以由我们自己来选择的,但DAI的价值不可以超过抵押ETH价值的三分之二。你选择兑换的比例越高,则面临清算的风险越大,一旦发生清算,会有较高的罚金产生;

3、当你想要赎回ETH时,将借出的DAI归还给系统,同时支付一定的“利息费用”;

4、当系统确认你已经偿还了DAI和利息之后,会将之前抵押的ETH归还给你,相应的DAI会被系统销毁,至此整个借贷过程完成。

币价暴跌时MakerDAO是否会破产?

估计很多朋友会问MakerDAO系统会不会因为ETH价格暴跌而破产?

它的运行机制里,当用户抵押的ETH不足以偿还借走的Dai时,系统会直接清算掉用户此前抵押的ETH,将暴跌的风险转嫁给用户来承担,这样也保证系统不会破产。

并且,当清算发生时,系统会产生一笔额外的罚款,来处罚用户的过激借贷行为。而清算罚金则高达13%,这也就促使用户合理的去设置借贷比例,以避免因为币价的波动而被清算。

根据MakerDAO官方的清算市场数据,目前市场的总体借贷抵押率为300%以上,远远高于150%的最低限制值,可见大多数用户都具备了较强的防清算意识。

成为做多ETH和加杠杆工具

我有个投资人朋友,接触BTC比我早一些,一直坚定地看好BTC,前前后后赚了不少钱,平时从不舍得卖币。但在2016年,为了投资一个他非常看好的芯片类项目,卖掉了手里的挺大部分BTC,尽管那笔投资现在看来回报还不错,但他一直很后悔,因为完美错过了2017年那一轮牛市的暴涨。

我刚才很不友善地帮他算了一下,如果那时也有MakerDAO这样的工具,如果他选择去上面抵押数字货币,用借贷来的资金投资其他项目的话,他的收益应该会多出多三倍以上,这就是金融工具的魅力所在。

现在,有不少用户是把MakerDAO当做加杠杆做多的工具来使用的。

今天使用MakerDAO的人,基本也是看好币价上涨的趋势,不愿意把币卖掉,同时又想继续加杠杆投资的人。如果风险承受能力足够强,甚至可以把借出的Dai换成ETH然后继续抵押借贷,不断重复,推高资金的杠杆率(只是举例,切勿模仿)。

在币价较低的熊市里,我们接触的一些项目方也会把募集到的ETH放到MakerDAO上,以便在不卖出ETH的情况下,用借贷出来的资金来维持项目的日常运行,这样就实现了既有流动资金,又不错过ETH币价上涨所带来的收益。

借款利率

关于MakerDAO的借款利率,项目方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从最早期的年化利率0.5%,经历了1.5%、3.5%、7.5%、11.5%,然后一路提高到了之前的14.5%、16.5%,现在已经到了19.5%。

至于提升利率的原因,项目方的官方说法是希望降低Dai偏高的价格,让Dai的价格能够回落到更趋近于1美元的状态。

DeFi目前的问题和瓶颈

很多业内人士都在为DeFi的未来感到兴奋。但同时,发展初期的现状是——大多数用户对其认知程度很低,用户的数量也还很少。

时至今日除了MarkerDAO和REX这样的明星项目以外,其他项目目前的流量和沉淀资金都还非常少,这其实也正是一个全新领域处于萌芽期的典型特征。

一方面,DeFi的发展受制于底层公链的性能。

目前的DeFi项目,主要搭建在以太坊网络之上,目前以太坊的性能瓶颈比较突出,距离突破性能瓶颈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这样的状况下那些对性能要求较高的DeFi项目,将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另一方面,去中心化的金融项目,相对于传统金融产品,使用难度大很多,对用户的认知要求较高,这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DeFi的发展速度。

此外,去中心化金融项目的安全性有待实践的印证,并不断积累用户信任。

在我们与一些DeFi项目的开发者接触中发现,这些暂时的问题并不会影响到他们对DeFi的信心,他们普遍认为DeFi将是历史发展必然的趋势,在提升隐私性、公平性、资产安全性、降低金融成本、去信任化等方面具备不可比拟的优势。

他们大多认为,DeFi在萌芽阶段所遇到的问题,非常类似于互联网早期所遇到的问题,DeFi必须要经历一段必不可少的崎岖之路,才能到达远方。

对于投资者而言,DeFi领域还太年轻,现今出现的大多数项目可能无法走到最后,但那少数最终能生存下来的项目,却可能成为未来去中心化金融世界中各领域的翘楚。

DeFi对于投资者而言,正处在高风险、高回报、需要长期投资才能带来回报的阶段。

结语

在昨天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和芒格终于承认了曾经错过谷歌是个错误,但当又被问起了比特币时,固执的巴菲特老爷子依然坚持说不会投资比特币,但愿意参与区块链。

如果我在现场的话,我一定问问老爷子是怎么看待去中心化金融对传统金融所发起的这场挑战的?

的确,新事物永远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就像人类的历史一样总是突然跳跃性地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上。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它都会发生,谁都无法阻止。

与传统金融领域的体量相比,今天的去中心化金融还只是微不足道,前方的路可谓困难重重,谈什么颠覆也为时过早。

但对于DeFi来说,方向已经非常明晰,未来金融世界的趋势很可能是走向去中心化方向的,面对如此之大的蛋糕,在此刻率先上路去抢滩很重要,对于创业者和投资者来说都是如此。

我们的基金投资组合中也对DeFi领域的项目非常感兴趣,视其为高风险长周期大回报的类型,会有一定的占比,也期待在这方面有独特想法、有一定积累的创业团队来联系我们。对于优秀的项目,我们希望在资金、资源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一起推开通向未来金融世界的大门。

本文来自,仅作分享,存在异议请联系平台删除。本文观点不代表刺猬财经 - 刺猬区块链资讯站立场。

(0)
上一篇 2019年5月8日 下午6:50
下一篇 2019年5月8日 下午7: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