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模式币:模式是什么不重要,核心是社群和“一直涨”

起底模式币:模式是什么不重要,核心是社群和“一直涨”

2019年,“模式币”成了币圈普通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这个问题,甚至成为圈外和圈内人的检验题——“听说某币要出模式了!”

圈外人完全不明白你在说什么,而圈内人一听就两眼放光,甚至第一反应就是“埋伏!干!”

“什么是模式币?本质是什么?检验模式币是否优秀,唯一的标准是什么?打造优秀模式币的核心和关键是什么?”

「北纬31度」找到了部分圈内顶级从业者,起底“模式币”的前世今生,详细拆解了当中的“套路”,揭开了圈内从业者“公开”的秘密。

01

模式币的前世今生

模式币,正如字面词语一样,要理解当中的含义,你需要理解“模式”和“币”。

中本聪大概做梦都没想到,比特币被“资金盘圈”列为四大发明之一。

盘圈从业者王哥告诉「北纬31度」,与“比特币”并列的另外三大发明,具体指的是美国人温安洛创办的“安利”(公众如雷贯耳的直销模式)、俄罗斯人谢尔盖?马夫罗季的3M(互助盘)、新加坡华人黄彦清的SMI和其徒弟的MBI(拆分盘)。

比特币为什么可以“崛起”?在盘圈的人看来,其中一个关键节点,正是2015年,3M(互助盘)将比特币定为可接受的支付方式。

2018年3月,谢尔盖?马夫罗季去世时,据称给后人留下了约14万个比特币比特币,市场甚至一度担心被砸盘。

3M创始人谢尔盖 马夫罗季有“盘圈V神”之称

“比特币这种发明,不传销是没有意义的,它是盘圈的东西。”王哥向「北纬31度」表达盘圈的共识。

2017年末,比特币一路狂奔,大批新人涌入币圈,当中就包括盘圈转入币圈的人。

盘圈的从业者发现,自己最常遇见的质疑是“传销”,然而这并不会让他们放在心上。“你觉得我是搞传销的,我觉得我是搞‘直销’的。”(两者的表面差异是国家的直销牌照)

“模式”这个词,骨子就写着“盘圈”的基因,一般称为推广营销模式。在众多推广营销模式中,传播力度最惊为天人的模式是“传销”。

我国自1998年4月21日便宣布全面禁止传销《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这并没有让传销模式停下疯狂的脚步。

眨眼20多年过去了,“一切向钱看”的观念根深蒂固,推广内容彻底让位于经济利益,传销直至今日仍屡禁不止。

王哥点出了模式币的核心:“所谓的‘模式’,表现出来的就是两个形式,‘静态收益’和‘动态收益’。话糙一些,静态指的就是,什么都不干,就能拿钱。动态指的就是,疯狂邀请别人参与,拉人获利。”

「北纬31度」意识到,任何东西只要沾上这两者中的一点,都能够快速传播。如果两者皆备,就会疯狂传播。

如果收益超出合理范围(参考银行活期和高利贷的利息区间),那更将会开启“癫狂传播”。

2018年涌入币圈的人,都对FCoin引领的交易挖矿模式记忆犹新。币安CEO赵长鹏发布微博指责挖矿交易所,该模式本质上是资金盘游戏。

疯狂拉升的平台币,持币者什么都不干可享受快速上涨(静态收益),邀请人享受好友挖矿奖励(动态收益)。

但FCoin交易所的传播开启“癫狂”状态的现象摆在眼前,随后各大交易所纷纷加入“交易挖矿”行列,币圈成了大型“真香”现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币圈源源不断地有“新概念”模式被追捧。依旧是熟悉的配方——“静态+动态”,依旧熟悉的味道——“癫狂传播”。

早前的Plus Token的钱包类引领的“存币生息”,后续模仿者一拥而上干了波点钱包、WoToken、Super Token……

近期炽手可热的VDS引领的“共振模式”,FDS、HDS、ODS系列仿盘应声而起。

就连因跟Bibox开撕而名气急升的项目方SKR,都忍不住拉几万人社群搞共振,疯狂喊起口号。

类似这种整齐划一的喊口号视频是模式币项目社群的日常标配。

02

模式币的核心不是模式

“模式是什么不重要,核心是社群+一直涨。”

某社群创始人彩虹解释道,“早期的房价跌了,就没人去买,涨了都是拼命的要上车。所以一个币要做模式,一定得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直涨,拼命涨。”

“哪个模式比较火就用哪个,或者随着市场迭代产生新的概念,本质都是静态+动态。”

项目方锁仓+社群保持信仰=场外没有多少额度的流通量,配合社群疯狂传播,持续买入,币就只能往上涨。

让“狼”吃上肉,推广营销者才能保持“狼性”。持币者早上醒来,币价涨了10%,心情十分愉悦,去做向身边的人推广都动力十足。反之,则陷入一种消极情绪。

彩虹进一步透露,“曾经见过一个新加坡项目方,喜欢务实、喜欢稳,持久慢涨,市场情况做得并不好,给他意见也听不进去,他不懂‘中国国情’。”

“之前MXC交易所(抹茶)用起来很卡,感觉烂得要死,有人拉我都不去玩。币一涨上去,现在跑着蹦着都要去注册。”去年进币圈的“韭菜”阿肆跟朋友说了出自己的心声。

MXC交易所早前“强上”各种火热的项目方代币,被圈内项目方多次吐槽。然而“涨起来”就是王道,“韭菜们”宁可打脸也想去分一杯羹。

“怎么去判断社群的质量?”「北纬31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这个很简单,看社群曾经给项目拉盘,涨幅=影响力,保持一定的倍数=忠诚度。”

“项目方去找社群合作的时候,很多社区都喜欢说自己社区人数众多。曾经推广项目的涨幅是多少?倍数最高是多少记录?现在是多少?比如说最高涨到20倍,现在跌没了,这个社群忠诚度不行。”

“币圈大佬就是‘高级拉皮条’的,圈内有名的资本都可以给你对接一堆资源。所以,很多项目方都喜欢找币圈大佬介绍社群资源,从而进行合作。”

为了让币一直涨,控制出货量是核心之一。

模式币的币种整体市值小,流通量少,常常走出独立行情。受市场消息影响、受行情影响等等,不过是掩盖模式币项目方或核心社群出货。

“现在某些项目方搞了个方法,每天涨十个点,别人买不到,你只可以卖,币没法买。然后,项目方在场外出货,每天卖10万或20万。就是饥饿营销,外面人买不到,币天天涨10%,连涨了一个多月,涨了几十倍。”

为了保持涨幅,模式币项目方必须跟核心社群合作,培养自己忠实的粉丝,达成社群共识,增持项目方的代币,这是行内公开的秘密。

项目方本身的讲故事的能力要很强,讲得很好听,每天不断洗脑是项目团队的标配。

最常见的是“买币了,可以改变你的命运,可以别墅靠海,可以会所嫩模,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的,不买就安安心心地忍受贫穷。”本质都是亘古不变的招数。

无论怎么洗,还是得让“狼”吃上肉,当身边的人赚了50万、100万、500万,正常人都会被严重刺激。

靠暴富神话的缔造来吸引别人信仰持币和推广,同时配合项目方的不断更新的线上宣传+线下交流会、推广大会,持续更新项目的路线图。

“在盘圈,只要涨的币都是比特币,跌的币都是垃圾币。大家说是传销币,但我2块多买,它涨了80倍,1万块进去赚了40万,我的币就是比特币。”Crypto社区某成员非常精准地描述了当下币圈投资者的心态。

正是多轮涨幅培养社群的忠诚度,核心社群的忠诚度决定护盘力度。

盘圈的判断非常直接——涨不涨?项目方是否在“做事”一目了然,做事不等于搞技术,而是营销宣发、开大会、造热点等等,这才是一个“优秀”的模式币。

03

不做“韭菜”的出路——社群

“什么时候才可以不做韭菜,哪个大佬带我赚钱?”这是每个币圈投资者的终极之问。

项目方靠核心社群拉盘,社群靠优秀项目盘活和维持人气。

有的韭菜运气比较好,在社群里赚到了一笔钱,有的韭菜则在社群里被收割。社群就像一个小币圈,参与者有赚有赔。

彩虹作为社群运营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一般的韭菜想往上走,要么就是他有资金量,要么就是他有影响力。”

币圈的小型、中型和大型社群,覆盖到的群员是上千、上万甚至十万,这就意味着社群管理者必须要搭建一个金字塔型的管理层。

“我没有成立公司,也没有办公场地,但是我有差不多10个助理,专业做视频、设计图片,编辑文案,还有5个客服。每个群里都有我的人,助理每天向我反馈项目进展,重点情况截图给我。”彩虹道出了圈内社群的运营门道。

社群的管理人员组成是多层级的,对应着不同等级的管理人员群。

在「北纬31度」早前的文章里,关注到了数据盾的社群运营,有着详细的群主管理规定。另外在伏击军团的文章中,也窥见了多层级核心人员群。

“普通韭菜根本不看白皮书,中层人员可能稍微懂点区块链名词,偶尔看白皮书,还会分析收益:奖金制度(分红、动态收益),分析进场时间,看懂背后的资本团队。”

在币圈,深度参与者之间有信息差,而信息差之间意味着利益。

“活跃程度和忠诚度高,执行力强,社群运营者就会愿意把他一步步吸纳到这种社群的核心里面。我的下级不需要打工上班,还有很多都是宝妈、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其中一个做对了项目,今年1月到5月份赚了200多万。”

为了加强社群的魅力,增加社群的凝聚力,币圈社群一些运营者,或者是市场推广人员,都非常喜欢展示自己正面的形象。

有的是展示自己的佛教信仰,有的则是积极参与公益、扶贫,还有积极帮助社群陷入困难的群友。

“有人遇上什么困难,大家凑个50块、100块,凑个五万、十万都是比较轻松的。”

优秀的模式币离不开忠诚的核心社群,要发展壮大的社群也离不开优秀的模式币。“相爱”是毋庸置疑的,但“相杀”也是无可避免的宿命。

早期的项目方高度依赖核心社群。优秀的社群运营者对市场有一定的洞察能力,还会在营销策划上给予一定的建议。

“强势”的社群甚至可以指定上某家头部交易所,否则拒绝与项目方合作。

一旦币价上涨到一定高度,名气上来了,项目方就会“膨胀”了。连承诺给社群的顶级运营者的合作费用,都可以赖账。

但这种“交易”本就是见不得光的,社群运营者就会找出各种“茬”,指挥社群抛掉手上的筹码,砸盘。

这种原因不是唯一的,有时候是项目方“拉盘”或者社群市场没有做到一定的“倍数”,信任崩塌,合作谈崩。

无论如何,最先受伤的一定是最底层的韭菜。吃肉的时候没捞着,喝汤的时候也没份。就跟食物链上的层级一样,不往上走,就只能吃土、喝西北风了。

越接近核心层,被“食用”的概率就越低。

“带过他赚钱,就会有比较强的信任。如果让底层韭菜亏损很多,次数很多,就会损害这种信任,整个社群就会随之崩塌。”这是币圈社群运营者的共识。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但从本质上来说,无论是什么“模式”,缺少“造血功能”,项目只是“空中楼阁”。大部分项目都是涨得越猛,摔得越狠。少部分项目较为和缓,在币价的操纵中逐渐“凉凉”,直到被新的热点所取代。

《经济学人》在文章描述,区块链让人们在互不信任,并没有中立中央机构的情况下,能够做到互相协作。简单地说,它是一台创造信任的机器。

但基于这个信任的机器的土壤之上,充斥的大都是最缺乏信任的圈子,这大概是最大的讽刺吧。

本文来自,仅作分享,存在异议请联系平台删除。本文观点不代表刺猬财经 - 刺猬区块链资讯站立场。

(0)
上一篇 2019年5月27日 下午4:35
下一篇 2019年5月27日 下午4:4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