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还有机会吗?一个真实的区块链创业故事

技术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区块链技术已经被发现/发明/创造出来了,势必要找到匹配的场景服务社会。

本文为万向区块链蜂巢学院公开课第八课,原本区块链CEO吴鹏的演讲内容。吴鹏以自己的创业经历,为大家分享了区块链从业经验以及区块链的创业方向。

这里还有机会吗?一个真实的区块链创业故事

我是2015年开始做区块链研究,2016年10月份,我们作为国内首个区块链版权保护和交易平台上线了。2017年2月和万向区块链一起开了发布会,我们是第一批入驻万向新链加速器的团队。2017年开始给大公司做区块链技术服务与行业解决方案;2019年上线了基于内容保护、知识保护的平台MIKS,MIKS是分布式企业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今天我会分享一些我在创业中的感悟,首先要先明白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再来讲能拿区块链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这是我今天想和大家交流的顺序。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

我自己研究一件事情时喜欢追本溯源。记得当年我了解区块链的时候花的最多时间看的就是中本聪比特币白皮书。单看比特币白皮书的标题就已经包含了两个非常专业的信息:

1、点对点:比如点对点在屋子里给一个人100块钱不需要通过银行、支付宝,这是点对点的操作。

2、电子现金:当时我还不理解为什么要叫电子现金呢?有一次万向肖风博士分享的时候提到为什么叫现金?因为现金在所有金融系统里是很特殊的存在,有很重要的“匿名性”存在。在这个屋子里给了一个人100块钱,除了这个屋子的人没人知道。“电子现金”从定义里已经确定了有一定程度的匿名性。

对于行业中很多人来讲,大家称作“账本革命”,账本技术一直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账本一直在变,从石器时代的结绳记事到原始社会末期的流水账,出现文字之后账本变的越来越清晰。工业前5世纪出现了单式记账法,伴随着罗马的经济繁荣。公元12-13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复式记账,很多金融行业的从业者说复式记账是资本主义的起源,今天所享受的所有经济繁荣、金融活动背后都是复式记账法带来的伏笔。

当我们遇到复杂跨境交易的时候、银行与银行之间结算时还是会有很多阻碍,这个时候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可能要出现一种更新的账本技术帮助商业行为更加规模化、更顺畅地流转。区块链有个很有价值的功能是“交易即清算”,之前交易和清算是分开的,但是有了区块链以后可以合并在一起。

我们来看一下互联网技术的历史,1969年最早互联网原型诞生,1976年有两个非常著名的密码学家发布了一篇论文《密码学的新方向》,这篇论文里基本把现代社会里用到的所有密码学技术原理都涵盖了。同年还发了《货币的非国家化》,提出了非主权货币的概念。

1998年密码学货币的完整思想破茧而出,戴伟(Wei Dai)和尼克·萨博同时推出了“密码学货币”的概念。1998年Google成立,2008年中本聪发布《比特币白皮书》,2015年以太坊第一个版本推出。除了账本之外,区块链发展是社会技术发展的必然路,是跟着技术发展时间维度不停往前推进的。虽然2008年的时候突然蹦出了“比特币”,但是在1976年最早的思想雏形已经在了,这是逐渐演化的过程。技术发展的产物有很重要的意义的,被创造出来的都是有历史使命的,一旦被创造出来后没法抹掉回撤,必须要承担使命,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发展和世界经济走势有很密切的联系,记得大家在2017年时候说“今年是区块链落地的元年”,然后没有成为元年,2018年的时候我们依然说“今年是区块链落地的元年”,还是没有,马上2019年要过去了,2020年要来了,区块链的元年到底在什么时候?我没有答案。但是近期的政策出来还是会带来一波热潮,会极大地促进区块链产业的发展。

区块链1.0的时候比特币是有记忆的共识账本;区块链2.0的时候是以太坊(所谓的智能合约),提出了代码即法律的概念。代码即法律是非常好的极客梦想,但是在现实社会中落地的时候会遇到阻碍。真实社会里制度出问题的时候有立法机构、公检法,可以有办法推翻原来的裁决。但是在数字世界里代码即法律,谁是裁决者?“法律”出错了怎么办?到今天为止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

之前互联网法院开始使用区块链技术,我个人认为是对行业的极大推动,不管对技术的应用到了什么层面,但把现实社会体制机制跟区块链做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推动措施。

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区块链3.0概念,但到现在还没有看到哪一个是真正的3.0,3.0重不重要?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帮助区块链做真正大规模落地应用,谁就是3.0。

区块链最底层是分布式网络,多中心、无中介、高效率高可用。第二层是数据的链式结构,保证数据一致性,容易验证和追查。第三层是密码学,最上层是共识协作,这是区块链里最精华的部分,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部分。

共识机制是区块链里最好的部分,什么叫共识?一个群体的成员在某一方面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便形成了“共识”。大到国家法律法规,小到公司规章制度,都是“共识”。大到国家的法律法规,小到公司的规章制度都是共识。最大的好处是解决了陌生人之间不信任的问题。区块链从来没有创造任何信任共识,唯一做到的事就是把人类社会中已有的共识用数字化的方式搬到网络里,让所有没有见过面互相不认识的人可以在里面达成共识,最出名的PoW工作量证明,全世界几百万人互相不见面,转一笔账给美国人,这笔账可以被全球几百万人记录。多劳多得,少劳少得,PoW很像人挖贵金属、黄金,付出劳动力获得了所谓的“货币交易”,所以更像挖矿。

研究区块链以后我有了一个更贴近生活的例子理解什么是PoW,我年轻的时候一直疑惑,为什么幼儿园的小朋友入学之前要问他会不会特长?甚至有的幼儿园、小学还要考家长。但是后来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方式。我们社会的教育资源永远都是稀缺的,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但是好的老师、好的教育资源就这么多,大家只能竞争。

假想一下这个机制,是非常非常高效的。如果说一个小朋友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会打高尔夫球,说明这个家庭有能力把孩子培养到更高层次的地方。这是社会最原始最高效的方式帮助我们做所谓共识,挑选出来能走的更远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本质上讲也是PoW工作量证明。

大家都觉得PoW很慢,行业里很多人说设计比比特币更快的网络。其实比特币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慢,设计的机制就是这样的。如何更快地达成共识?PoS权益证明,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股份记账。但一旦有人拥有超过51%的股份,就拥有了绝对的掌控权,这个时候网络中立性容易受到影响。

有人发明了更有意思的DPoS机制,对应的就是投票机制。美国大选本质上就是DPoS机制,最早我也以为美国大选是所有美国人每个人一张票选总统。其实不是的,是每个洲的选民选出投票人(代理人),代理人再投票选出总统是谁。

大家一般都知道我要选的人会投给谁,但中间会有人反水,历史上也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大家以为他是投给了这个总统,但其实投给了另外一方。这也是比较高效的机制,可以让几亿人达成共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质上也就是DPoS的机制。

单纯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很简单,但是研究共识的话会发现复杂无比。共识机制是维护信任非常底层的机制。

如何分辨好的区块链项目

1、是不是分布式网络?如果只是公司自己搭的区块链单节点,那不是区块链。

2、是否有解决信任问题?2013年《经济学人》杂志封面说区块链是信任机器,如果没有解决信任问题的话就不是很好的区块链项目。

3、公共账本,账本一定和资产相关,所有有价值东西和资产相关的东西都可以被记录,这是做资产化的重要特征。

我和我所有的朋友说用这三点判断,无论结合了AI、大数据、VR等等各种各样复杂的东西,都没用,我们就看最底层特征是否有用。

现在区块链不能纯当技术来用,最重要的还是要应用在商业场景里。什么是商业?商业行为的典型过程为:交易多方通过协商确定商业合约,通过执行合约完成交易。区块链擅长的正是如何在多方之间达成合约,并确保合约的顺利执行,包含了可信任性、降低成本、增强安全,所以区块链的创新是在信任与价值中间的产物。

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吗?

现在很多人都说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下面我需要帮大家澄清区块链底层最基本的概念,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到底拿区块链做什么。这张图是我每次给别人讲区块链时都会用到的图。

这里还有机会吗?一个真实的区块链创业故事

如图有三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到底哪个是去中心化的网络?有很多人都讲是第三个,其实第二个才是去中心化的网络。为什么第二个是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这三个网络到底有哪些差异?

第一个是去掉中间的点所有的网络都玩不转了。第二个和第三个有什么差别?第二个和第三个都是有非常多节点的网络,第二张图我们试着从左边的节点到下面的网络需要通过几个中间节点?需要3个节点就能到。看一下第三张图,从左下角到右下角需要经过多少个节点?需要经过很多。这说明什么?第三个网络一定是最稳健的,但是效率不高,所有节点都连在一起的效率不高的。

我是学网络科学的,会涉及到复杂科学。在世界物理世界里所有自然形成的复杂网络全部都是中间架构(去中心化架构),因为这样的架构是最有效率的。但看到中间的网络首先不会误解去中心化是什么,因为去中心化的网络里仍然有中心的,是有很多中心节点的存在,中心节点的存在是为了保证网络效率。

去中心化是结果不是目的,为了保证网络的效率最大化,让网络在自然生长的过程中到最终自然形成去中心化的网络,这是结果。如果要设计去中心化网络,我个人认为这个概念是不对的。在网络局部微观的时候就需要中心节点,没有中心节点玩不转。大家都觉得比特币到今天为止是最为经典的区块链应用,比特币没有中心节点的吗?有,有很多矿池,矿池都是非常大的中心节点。所以没有中心节点的网络是不现实的。

区块链是否可以讲去中介化?

是不是去中介化的我不知道,但是《比特币白皮书》里没有这个词。《比特币白皮书》里强调的是点对点Peer to Peer(P2P),没有强调要去中介。《比特币白皮书》最后一段有一句话叫“不依赖信任”,不依赖信任怎么形成?大家都说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但为什么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区块链的本质是把传统商业中原有的信任模型变成了密码学模型,这是本质,意味着密码学模型和信任模型之间一定在底层解决了同样的问题,所以才能用密码学模型替换为信任模型。

讲一个最典型的密码模型,抗战的时候地下党员传递秘密信息是怎么传递的?给你一本书,怎么知道要传递的信息呢?有一张密码表,可以根据密码表里找到成千上万话里的那一句话,并且非常高效。这是区块链把信任模型替换为密码学模型的本质。密码学对于信任的帮助、社会的意义还是非常非常深的,如果仔细追的话还能研究非常多东西,大家可以再仔细研究。

有中介好还是无中介好?

我们先看中介到底起什么作用,中介是用非常专业的知识提供专业服务和良好的体验,用概率论来抵御交易中的风险。但是交易成本理论上不会降低,只会转移。比如说买房子,如果不懂房子可能会被骗。所有的房产相关的信息获取都需要成本,所以要用中介的话只不过把成本转嫁给中介了,其实并没有减少。

今天我们用区块链看起来好像是提高效率了,但其实我们是把成本转嫁给了搭建区块链网络的人,他付出了成本,所以区块链成本并没有降低只是转移了。中介主要承担的是信任的成本,信任成本在很多情况下会转化成专业化成本。中介很多时候是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信任成本,变成专业化体验,产生一定的服务溢价。如果把中介去掉了意味着交易的双方要承担里面专业化的成本。如果你是专业的交易方,你可以选择用“专业”的方式进行点对点的交易。如果没有专业知识的话还是更适合选择有非常良好体验的中介帮你完成非常良好的交易体验,同时降低风险。

区块链到底是不是去中介的?去中介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实现的目的是什么,要做什么,基于这样的前提搭建网络,既不要考虑去中心化,也不要考虑去中介化,效率最大化才是最核心最本质的。

区块链技术难吗?

区块链有难的部分,机制设计比较难。区块链在工程上有一定难度,石墨烯架构最早的时候就是一个工程师自己搭过来的,今天很多科技公司里找一个工程师可能花一天的时间能搭出区块链网络的Demo,但是能稳定运行很久吗?能保证在未来三年里所有的账不出错吗?做到这一点的话不仅仅是简单的Demo,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

两三个月前有朋友问我还做区块链吗?我说还做。他说你现在做什么项目?我说第一天做什么现在还做什么。

很多做区块链的人都不是从行业出发的,是从为了做区块链出发的。区块链要赋能行业,既然是赋能技术,就要先理解行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问题在哪里才可能赋能。我从2015年开始研究在版权领域的应用,2016年上线,足足花了两年的时间才让大家接受区块链可以用来做版权理念,现在有非常多的央媒、财经媒体都在和我们合作。

大家说区块链是信任体系,但是拿区块链做商业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商业问题,人家不信你。信任体系遇到的第一个门槛就是不信任,这是很有意思的事。

很多行业从业者不要着急,你要知道行业的问题是什么,了解清楚以后才能知道区块链能不能解决,这样才是好的项目。过去几年为什么区块链没有真正落地,很重要的原因是早期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都是技术极客,他们对于做商业化是没有经验的,所以在商业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要想办法拥抱行业,和行业做深度组合。

非行业的人不要对区块链技术过于神化、过于敬畏,觉得好像很复杂搞不定。行业从业者也不要对传统行业失去敬畏之心,因为世界的本质还是商业。不管的先进的技术做商业化的时候底层都离不开商业的本质,所以还是要了解商业是什么才能做下去。

区块链会不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技术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区块链技术已经被发现/发明/创造出来了,势必要找到匹配的场景服务社会。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但如果我们是行业的先行者、创新者,就必须接受可能会踩坑的地方,可能有风险的地方。只有抱着可以让社会变的更美好的梦想才能坚持,否则如果遇到点问题就放弃行业没办法往前推。不管技术会怎样,行业从业者必须要抱有会把社会变的更美好的梦想,我们努力做到这一点。

这里还有机会吗?一个真实的区块链创业故事

我一直和团队讲,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社会大众、父母孩子将来能够看到好的内容、有价值的内容,这是我的目的。这样的目标支撑我做下去,无论是区块链还是其他技术都会往下做。

在这样的思考下衍生出来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应用场景,我们自己做了很长时间区块链研究后有一个判断,其实区块链的理想场景不是To C,而是To B的场景。我们帮社会标识和筛选信息,能不能帮企业呢?如果把企业/组织看成是生命体的话,那这样一个整体、系统是否在高效地落地信息?所以我们用区块链技术打造了分布式组织智库体系,可以帮助组织解决信任问题,帮助组织更高效地获取信息,让信息在组织内部高效流转,由此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创新。

最近几年比较热潮的概念是“开放式创新”,是让信息可以自由在组织、边界上流入和流出,可以给企业创造更多信息流动的可能性、信息交互的可能性。很多产业都需要横向发展,这个时候需要信息的相互打通。

我想问大家,如果企业老板在微信群抛了问题是每个人都很踊跃地回答吗?不是的。之前我曾经考虑过在企业里用企业微信,我找了小范围适用一段时间发现用不起来,员工不打开,只看推送。在这样的架构下的本质问题是企业没有信任,员工和老板之间不信任,员工和员工之间不信任,如果没有信任机制的话信息怎么高速流通,如果没有信息的高速流通怎么做创新。

最早做产品单纯只是为了解决自己团队的问题,用了大半年之后发现内部的信息交流突飞猛进,很多人才思如泉涌,觉得可以商业化帮助其他企业。所以现在已经商业化出来,有很多大公司用我们的产品解决内部协作和泛知识产权的问题,这是我们做商业的思路,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区块链创业故事,最本质是有两点:(1)真正理解本质;(2)需求是什么?解决需求。这是我做商业化、商业创新的本质思考。

现在行业里有很多人讲二级网络的加速设计,但layer2的设计我们2016年就在做了,行业里经常会用很高大上的词来混淆大家,本质讲就是缓存,计算机的世界里一直都有缓存,从来都不是新的。CPU有缓存、内盘有缓存,到处都有缓存,要想完成高效的任务必须要做缓存。

我们产品要面对很多国际客户,国内版本是在原本存证。国际版本的存证是以太坊做的,我们做了一层加速网络,目前为止所有的信息都没有问题。

从需求出发解决问题才是本质,不要盲从技术、方向,因为别人讲的方向可能是错的。找到了真正的问题就有可能找到解决方案。当你问对问题的时候你的这道题已经解了一半了,核心还是要先找要解决的问题,再决定怎么做。

当你清楚了问题的时候,你的不确定性已经极大收敛了,确定性极大增强,这就是区块链的本质——“减少不确定性”。

希望今天我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仅作分享,存在异议请联系平台删除。本文观点不代表刺猬财经 - 刺猬区块链资讯站立场。

(0)
上一篇 2020年1月10日 上午8:20
下一篇 2020年1月10日 上午9: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