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公益将带来哪些变化?

区块链技术给公益领域的善款捐赠环节带来的以上几个变化,本质上更多的是创造了一种使得公众对公益领域的信任机制,大大促进了公益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区块链在公益领域的应用应该分环节看待,在与善款有关的环节,与区块链+金融类应用类似,能较快落地并且具有相当的优势;在与物资、行为有关的环节,在解决验证和上链问题后,区块链技术也能带来同样的优势。

区块链技术支撑下的公益领域是一番新的面貌:

1. 善款追溯是当下可行的方向:善款本质上具备金融属性,天然满足区块链数据化的要求,所以是比较可行的方向。并且结合区块链的技术,可以改变传统捐款的一些弊端,比如通过善款时间戳实现可视化记录,善款数据的不可篡改,并可保证善款的去向信息公开透明。

2. 点对点的成本降低:区块链上的交易是可以点对点完成的,你可以直接将钱捐赠给指定的人或机构,无须转手多家银行和机构,这将有效减少交易成本。

3. 物资类的公益项目取决于资产上链的实现:链下物品的追溯目前还有一定的难度,包括物品的质量、数量等等,这些数据需要从线下采集出来,然后进行上链,目前来看这一进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资产上链就会变得更加简单,这一类别的公益项目会更容易落地。

区块链技术给公益领域的善款捐赠环节带来的以上几个变化,本质上更多的是创造了一种使得公众对公益领域的信任机制,大大促进了公益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一、公益领域现状

1.1基本概念

公益即公共利益,公共指的是对象是针对一定范围内的人,利益即是对该范围内的人提供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这里的“一定范围内的人”是非定向的,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需要得到帮助的人,相对提供帮助的人而言是弱势群体。

公益,也可以理解为对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公益涵盖的范围十分广阔,只要是人类自愿从事的非营利性的对公众有益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公益,公益活动有利于提升社会公共安全、增加社会福利、维持社会稳定。目前社会公益事业多指在卫生、救济等方面的群众福利事业。

公益事业的发生本质上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产物,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剩余财富也随着增加,这为公益事业提供了资金基础。另外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成员的公益意识也随着增强。这使得公益事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公益活动逐渐趋于普遍化。

无论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公益事业活动,但是单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因此诞生了公益组织,公益组织即致力于从事公益事业的非营利性组织。公益组织不同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非党派性质、不追求利益最大化、以社会公益为首要目标、自主管理等。从概念上来看,公益事业活动种类很多,无论种族民族,无论年龄大小,无论社会层级,无论职业分别,都可以进行公益活动。

从不同的视角,可以将公益组织进行不同的分类。比如按照公益组织的地域性分类,按照公益组织的行业性分类,按照公益组织的目标主体分类等等,不同的分类没有太多优劣之分,本文从对应于实现公益的三种途径:物资资金类,行动援助类,思想传播类,将公益组织分为对应的三大类进行阐述说明。

1. 物资资金类:通过对受益群体所需条件提供资金支持或者直接提供所需物资来达到公益的目的。这主要包括各类基金会,以及以物品捐赠为公益形式的公益组织。物资资金类公益组织有:中国红十字会,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等。例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立最初是为了满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与中国儿童的紧急需求,后来扩展到满足全球所有发展中国家儿童和母亲的长期需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接受各国善款的捐赠,致力于建立积极的、有利于发展的家庭和学校环境;用生活技能和知识武装、保护青少年,全力着手解决导致贫困的社会因素;动员政府、媒体和大众努力实现儿童权利。

2. 行动援助类:通过提供人为的帮助来达到公益的目的,虽然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来保证公益活动的进行。该类公益组织和物资资金类公益组织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的资金是用来维持组织成员对弱势群体进行人为的帮助而带来的花费,而后者主要目的是募集资金和物资,对弱势群体直接提供物资的帮助,或者利用资金来对其提供相应所需的帮助。人为帮助类公益组织有:关爱老人义工联盟,中国失物招领网,关爱生命万里行,北京国际志愿人员协会等等。例如关爱生命万里行,招募具有一定经历和能力的志愿者,进行生命教育、心理援助、知识普及等以关爱生命为主题的活动或者针对性的帮助。

3. 思想传播类:通过进行各种公益宣传来达到公益的目的。主要是给公众传播公益的思想,这种公益组织宣传的对象可以是全社会,也可以集中针对某类群体。与上一类公益组织类似,该类组织公益活动的进行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其资金的支持只是用来维持传播公益思想所需的花费。思想传播类的公益组织有:腾讯公益,感恩中国,公益中国网,中国慈善网公益时报等。例如公益中国网立足于公益思想的传播,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将最新的公益信息以及现代的公益慈善观传递给更多的人。

实际上上述三种类型的公益组织并不是互相独立,毫无关联的,只是各有侧重而已。实际上每一类公益组织都或多或少地进行了其他两类组织的公益活动。例如物资资金类公益组织虽然以募集物资或者资金为主,但实际上也有志愿者去提供人为的帮助,并且在公益思想的传播上有一定的作为和作用。事实上很多综合性的公益组织,在募集善款的同时,也招募志愿者进行公益志愿活动,并出版刊物或传播公益相关的信息,在公益领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1.2公益领域存在的问题

如前所述,无论是哪一类的公益组织,进行公益活动的过程都必须以一定的公益资金作为支撑。目前完全投身于公益事业的人尚属少数,以公益事业为日常主要活动的多是有爱心的退休人士。对于一般人而言,进行公益活动多是表现在通过公益组织对有困难的人,或者有困难的地区进行善款的捐赠,这是绝大多数人从事公益活动的形式。从公益活动主要涉及的四个主体——捐赠方,公益组织,受捐方,提供钱款服务的金融机构方,可以对公益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捐赠方——欺诈问题

针对捐赠方这一角度来看,存在的问题就是欺诈,即“诈捐”。公益事业是为公众提供福祉的,人们固然会对公益行为怀有一种尊敬和赞许。因此不少企业、明星通过对遭受自然灾害的群众或者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捐款,一是体现自己的公益之心,二是获得名誉和社会的认可。但这些年来陆续有不少明星陷入诈捐门的报道,比如成龙诈捐事件,章子怡诈捐事件,以及杨幂诈捐事件。这些事件爆发后,明星不仅名誉受损,事业也遭受了打击。不去深究这些诈捐事件发生背后的原因以及真相。但单从不断爆出的这些诈捐事件来说,本身作为公益的捐款行为,由于事实不清,信息不透明,造成的捐赠方名誉受损,或者公众被蒙骗的可能性依旧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益事业的发展。

2.公益组织——善款去向

从公益组织的角度来看,善款的落实和去向问题是最容易受人诟病的。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依旧让人记忆犹新。郭美美在微博上的炫富事件,不仅影响到了红十字会在国民心中的形象,更是摧毁了广大公民的对公益组织的信任,大大打击了公民的行善之心。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捐赠方对于善款去向的忧虑问题。捐款的流程一般都是捐赠方将善款捐赠给公益组织,再由公益组织将善款转交给受捐方。而公益组织对善款的使用是否合法,善款是否真正落到了需要帮助的人的手里,这正是公益领域最受公众关心,最容易存在问题的地方。2012年,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说30%的联合国发展援助损失于腐败。因此,公益组织必须具有相当的公信力,才能让捐赠者对善款的使用有一种安全感,完成捐赠行为。一个郭美美事件,对公民的行善之心的打击影响是深远的,使得不少社会爱心人士虽有行善之心,却忌惮而不敢有行善之为。,

3.受捐方——骗捐门

公益的本质是对弱者或需要帮助的人提供资源和帮助。但不少不怀好意之人就利用他人的爱心,以欺骗的手段,骗取爱心人士的捐款。2015年某学生捏造学校条件困难,需要购买设备的传言,骗取了数万元善款,最后因诈骗罪获刑6个月。2016年朋友圈疯传的罗尔“骗捐”事件,利用其女儿罗一笑身患白血病之事,网络撰文请求捐款,获得了广大网友的捐款后事件急转而下,罗尔被爆出有几套房子并且经营公司等事实。受捐方的欺骗行为和公益组织的不良行为同样会使得捐赠方的捐赠意愿大大折扣,从根本上来说,在目前网络信息发展迅猛的当下,捐赠信息的传播已经不是很大的问题,但是对于受捐者是否困难的事实认定却依旧需要解决。受捐者的真实信息应该有一个专门的认定,确认真实之后才能进行传播,否则一次骗捐门事件,就是一次对公众爱心的践踏和毁灭。

4.金融机构——交易费用

同其他领域一样,善款就是钱款,钱款的存入、提取、转移,都是由金融机构来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在提供资金的流通服务时需要收取一定的服务或者手续费。在捐赠方、公益组织、受捐方三方都不存在欺骗行为的情况下,由于金融机构收取了部分服务费,实际上受捐方获得的善款可能会小于捐赠方捐赠的善款。英国的慈善机构与初创企业Disberse合作,使用区块链技术来降低善款的流转费用。在一项斯威士兰教育公益项目里,由于运用Disberse的技术,避免了银行转移支付昂贵的费用,节省了大概2.5%的手续费用,省出了额外三名学生的学费。

从以上四点来看,公益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相关方信息的真实和信任,二是公益领域求助信息的发布依靠平台,发布途径有限,三是善款流转的服务费用。

区块链+公益领域

2.1区块链公益领域的可行性简析

针对公益领域存在的问题,结合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可以发现区块链在公益领域有一定的用武之地。

上述提到的公益组织的几种类型,实际上对应了公益活动的几种类型。对应于不同的公益活动,区块链的应用程度和具体的细节有所不同。

1. 资金类:资金类项目与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有很大的相似度,由于资金容易上链,转移也有时间戳证明,因此区块链技术的直接应用有很大的便利。

2. 物资类:物资类项目需要和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公益物资的上链之后,其流程和区块链公益善款相同。

3. 行动援助和思想传播类:直接的、或者通过将捐赠人的善款转化成相应的服务、硬件、软件等使得受捐人受益;或者是提供一定的服务使得他人、其他机构能力有所提升。要去核查这类公益活动是否真实,本质上是对行为以及行为效果的一种验证,这是在该类公益活动能进行区块链应用的一种前提考虑,和区块链的优势以及特点没有太大关联。因此不做深入探讨。

如上一章所述,其实无论上述何种类型的公益组织或活动,都是需要相应的公益资金进行支撑。从区块链的角度来看公益领域,公益活动可以分为善款环节(易直接上链),和行为环节(基于一定的技术支撑之后可上链)。因此,区块链公益领域的应用研究可以集中于善款环节上,这也是公众最为关心的环节,对应于目前公众公益活动参与最多的形式——对受捐人进行善款捐赠,以及善款从捐赠人经过第三方组织达到受捐人的整个流程。另外对于公益组织是否利用善款进行了人为的帮助、物资的提供和思想传播,本质上是一种行为或者服务能否上链的问题,可以结合物联网技术以及通过建立一定的评价机制让用户进行评价,从而对这些行为或服务进行验证,具体的解决方案需要较为细致的考虑,这在本文中不做过多论述。

综上所述,结合区块链以及公益领域的特点,公益领域的善款环节是目前较快能结合区块链技术用以解决公益领域的部分问题的,而行为环节需要随着技术发展和通过评价机制的建立来逐步实现。

2.2区块链公益领域的优势

结合区块链最突出的特点——去中心化、点对点网络、分布式账本,、时间戳、信息透明且不可篡改等,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公益领域,将会有以下几个优势:

(1)公开透明促进各方信息趋于真实

区块链上的信息是公开透明的,各个节点都可以有权限进行查看。将捐赠方捐赠的善款记录在区块链上,善款到公益组织,转手再到受捐方手中。整个过程的信息是公开透明的,各个节点可以追溯善款是否落实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捐赠方、公益组织、受捐方三个主体行为更为合法合规化。因为一旦故意捏造虚假信息,出现不诚信的行为,就会在链上公开,所有用户都能被广播通知。这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公众监管的氛围,有助于促进各方都规范行为,保证信息真实可靠。

(2)分布式账本利于违法行为举证

区块链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数据信息是记录在各个节点上的,每个节点都有一本账本,记录了区块链上的所有信息。即使其中某些节点被摧毁或者篡改,也不影响其他节点提供同样的数据信息。因此,将公益善款记录在区块链上,由分布式账本的特点保证了信息不可篡改,一旦发生违法行为,相关信息已被记录在各节点上,要追溯违法行为和违法主体,举证就变得简单可信。

(3)时间戳获得公众信任

区块链上的数据都是带有时间戳的,用户的每一次操作的内容和时间都会生成区块记录在链上。时间戳的特点,使得用户可以查阅任何一位捐赠者的捐款时间,款项转移的时间,使得整个捐赠流程更具可信性。时间戳其实也是对捐赠善款一定程度的可视化,让民众看得见,也就少了对腐败的忧虑。

(4)去中心化降低交易成本

基于区块链点对点的特点,在公益领域可以搭建一个不需要第三方组织作为中间方进行善款转移的区块链网络,而是让捐赠方和受捐方直接进行点对点的捐赠行为。基于区块链上的支付,类似于比特币网络,可以消除由于第三方金融机构的财务业务服务而带来的成本。传统银行的转移支付不仅缓慢并且昂贵,有了区块链网络,可以让善款更加快捷,并且降低每笔交易引起的费用。甚至,建立起相应的区块链网络,可以让跨地区跨国界的公益捐助更为简单便捷。

2.3区块链 公益领域的阻碍和限制

区块链技术 公益领域固然有显而易见的优点,从捐赠方、公益组织和受捐方各方来看都是有益处的。但是实际运用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可能存在的阻碍和限制:

(1)用户身份的识别和保密

要解决“诈捐门”、“骗捐门”事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户数字身份的识别上链。数字身份 区块链的内容已经在上一次报告中有具体细述。在公益领域里,要考虑每一个用户的真实身份的核实,并且将其数字身份在区块链上进行认证。用户的身份识别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具体的数字身份上链在公益领域就显得尤为重要。唯有了个人数字身份的认定,才能在链上展现真实可靠的信息。另外某些捐赠人倾向于匿名捐赠,并不希望自己的捐赠信息被暴露在链上,因此就需要用到区块链的加密技术对该类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密处理,这种加密也需要是可靠可信的。

(2)信息上链的核查

用户数字身份信息的上链也是一种信息上链,但是这里要说的主要是受捐方求助信息的上链。区块链应用于公益领域,实际流程和当下的流程也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区块链技术提供了更多的技术保障,可以解决公益领域现存的一些弊端。因此,实际捐赠行为的完成也是需要受捐方的受捐信息在链上进行公示,虽然信息透明对每一个用户都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是难免会有恶意用户可能会捏造信息进行骗捐,因此,在受捐方信息上链之前就需要一定的核实审查,实际这个过程由何方进行背书,其效力和信度是否可靠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3)智能合约的严密设计

实际上区块链公益平台的建立,最后应该是一种更少人为干预的状态,那么就需要对于捐赠方、公益组织(可能存在)、受捐方的行为进行细致的规定,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以及对这类行为进行一定的惩罚。因此,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平台应该有相应的智能合约设计,由于公益事业往往和道德相关,在公益活动中暴露的腐败要更为让人所耻。因此智能合约要充分结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公益活动中的各类行为有清晰的规定,这样才能维持一个良好有序的平台环境。

(4)物资、行为的验证

上文中也提到,公益范围较广,除了较为普遍的公众最为关心的善款捐赠以外,还有很多物资以及行为帮助的公益活动类型。对于这类的公益活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行为和物资进行识别和验证,形成一定的数据进行上链,这个过程需要的技术和细节考虑较多,实际落地有一定的难度。

总结

区块链在公益领域的应用应该区分来看,对于善款环节,类似区块链金融的应用,能有较快的应用并且具有相当的优势;而对于行为环节,在解决了验证和上链问题之后,区块链技术也能带来同样的优势。

总而言之,区块链技术支撑下的公益领域是一番新的面貌:

1. 善款追溯是当下可行的方向:对于善款而言,本质都是金融属性的,天然满足区块链数据化的要求,所以是比较可行的方向。并且结合区块链的技术,可以改变传统捐款的一些弊端,比如善款时间戳的可视化记录,善款数据的不可篡改,并且善款的去向信息公开透明。

2. 点对点的成本降低:区块链上的交易是可以点对点完成的,你可以直接将钱捐赠给指定的人或机构,无须转手多家银行和机构,这将有效减少交易成本。

3. 物资类的公益项目取决于资产上链的实现:链下物品的追溯目前还有一定的难度,包括物品的质量、数量等等,这些数据需要从线下采集出来,然后进行上链,目前来看这一进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未来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资产上链就会变得更加简单一点,从而这一块的公益项目会更容易落地。

区块链技术给公益领域的善款环节带来的以上几个变化,本质上更多的是创造了一种使得公众对公益领域的信任机制,大大促进了公益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本文来自火球财经,仅作分享,存在异议请联系平台删除。本文观点不代表刺猬财经 - 刺猬区块链资讯站立场。

(0)
上一篇 2018年8月9日 下午3:32
下一篇 2018年8月9日 下午3: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