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 Bank,Open Bank和DeBank驱动的下一代开源金融基础设施

API Bank,Open Bank和DeBank驱动的下一代开源金融基础设施

「哲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今天到了给你一个地球,都找不到支点在哪里的时候了,嗯……这是因为杠杆太多了!」

由于一直以来在金融数据和企业服务领域孵化和投资的经历,20176月我受邀参加由南京银行和法国巴黎银行共同举办的“2017国际黑客松大赛,为创业者提供决策分析和项目辅导等工作,南京银行作为国内城商行在金融创新领域一直保持着领头羊地位,而法巴银行早在1860年就在上海开设了首间办事处, 是最早?进驻中国的外资银行之一,双方的合作对于深入了解中国互联网金融及初创生态圈,发掘更多金融创新项目及互联网技术型人才都有帮助。当时我较为看好的几个项目不出意外的到今天都发展成为有相当规模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比如第四范式,竹间智能,神策数据,诸葛IO等,这是一次金融和数据科技的集中碰撞,产生了很多有意思的想法和项目。

API Bank,Open Bank和DeBank驱动的下一代开源金融基础设施

比赛利用6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开放接口,囊括线上线下的从开户、交易到安全等各类模拟数据,以及南京银行提供的行内脱敏及模拟数据,第一个方向是围绕创新金融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线上贷款的精准营销、资格审核(人工智能、生物识别)、贷款发放流程优化、贷后管理,API经济等各个方面的金融产品、工具、平台的互联网创新;第二个提升银行的客户体验:分为金融服务体验和增值服务体验。金融服务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投顾、智能记账、智能客服、开放银行服务等。增值服务体验包括所有能够集成于移动端提升客户体验的项目,如智能停车、智能手环等。

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API经济和开放银行的这两个方向,这个故事的背景大概是这样的:南京银行的客户去A公司的APP上买了一个保险理财,用的是南京银行的账户,去B公司的APP上购物,用的是南京银行的贷款,之去后可能要C公司缴费,用的是南京银行的云端缴费。客户跟南京银行之间发生了三次往来,但不知道背后是南京银行提供的服务,不过客户扎扎实实有了获得感。

大家都身处一个开放的时代,银行的人也意识到,明白逐渐的需要一个开放的金融服务和开放的银行南京银行作为一个城商行主要服务本地的客户,是需要和客户贴近的,理论上客户在哪里,银行的服务就要在哪里,不再是围绕银行建自己的生态圈,而是要进入到别人的APP进入到别人的生态圈。但是与会的人的共识是其实这还不是很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理念是银行要进别人的生活和生产主流中,比如比如房地产的APP,出国旅游的APP,销售汽车的APP,工厂供应链的APP,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导流和获客的工具,而是要对于客户的态度、对于渠道、业务、产品、数据、设计到技术层面要有变化,从原来的自己搭台子唱戏到陪别人唱戏,变成一个模块嵌入到别人的业务中去,甚至不再有品牌露出,这个是一个很先进的理念。

但是想要进去没有那么简单,银行的系统、产品、服务目前还不能有效进去,这对银行的技术层面提出了要求,比如根据客户的具体场景把电子账户的服务变成一个产品,甚至再把电子账户的产品切成识别客户、账户本身的服务、资金通道、关于账户本身的冻结、存管等等服务,然后嵌入到客户的场景和业务中去。

以上,就是本文中要介绍的开放银行时代的大背景下的小趋势。 

什么是API经济呢?——

银行业的API经济诞生于你杀不死我我也拿你没有办法,那么还是让金融的回金融,科技的回科技,我们合作吧! 

In computer programming, an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 is a set of subroutine definition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nd tools for building software. In general terms, it is a set of clearly defined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 among various components. A good API makes it easier to develop a computer program by providing all the building blocks, which are then put together by the programmer

——Wikipedia

API,即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的缩写,能够让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得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并且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通俗来说,供应方可以把自己的特定技术服务用API的形式开放出来供需求方来使用,但需求方只能使用服务内容却不会得到生产内容。在这种各取所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方式下,供应方既能让自己的技术输出服务于需求方,又不用担心核心技术与细节遭泄露。需求方则仅需从供应方处获取所需的API,而非自行开发研究该特定技术服务。

一个典型创业项目是Segment.io,帮助企业仅通过一个SDK就能管理所有的APIOne SDK rules them all),并返回数据进行事件追踪,获得来自Goolge AnalyticsMailChimpKISSmetrics 等上百个数据平台的分析结果,目前为15000家公司提供每月超过1500亿次的API调用。

不难看出,API扮演了技术连接器的角色,即帮助企业内外的不同技术在基于业务逻辑和数据的基础上相互连接整合。这些技术或涉及一系列的软件、应用、数据源、硬件以及设备等。而随着连接器的广泛运用,业界逐渐将API业务,以及通过API进行的业务功能、性能等方面的商业交易,称作“API经济API 已经从一种开发技术提升为商业模式的驱动力和战略关注点。通过使用 API,一个组织的核心资产可以被复用、共享和货币价值化,可以扩大服务的受众用户,提供新的营收来源。

201611月,花旗银行即在网络上发布了他们的应用编程接口(API)工具平台,开放了80%的银行功能给准入的第三方,不到一周,即吸引了来自全球上千家的软件开发商申请加入所以,在未来,我们一定会看到某些银行的手机银行(或网络银行)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增加了很多创新好用的功能,且不断迭代更新优化客户体验。IT咨询机构Avanada认为API Bank三方支付之后,为传统银行拓展全新的业务生态空间的企业级战略和产品。

 API Bank,Open Bank和DeBank驱动的下一代开源金融基础设施

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大众点评APP里没有了餐厅地图的功能,携程旅行APP里没有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功能,那我们会觉得多么不方便。联结这些功能和APP其他功能的端口就是API,开放API在互联网产业的领域是个普遍的事,但在保守的银行确实是不容易实践的,但这非常有可能是决定银行未来竞争力的重要因子。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通过开放API,形成一个共生的生态系统(ecosystem),未来银行的价值链将因此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改变,生态系统的伙伴们藉由他们创新的服务与产品满足共同客户的绝大部分需求,为银行创造了场景,更为这个生态系统创造了更丰富的大数据,如上图中一些金融类的API,按照Gartner三年前的说法,202075%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将开放他们的API 25%的这些银行将有对客户的应用商店

API Bank,Open Bank和DeBank驱动的下一代开源金融基础设施 

国内最有全球化战略眼光的中国银行,早在2012就开始了开放银行的布局,推出了中银开放平台。致力于通过中国银行巨大的用户群体,吸引总分行及外部第三方合作伙伴服务接入,将金融服务植入各类商业生态系统,构建用户、开发者、银行互利共赢的金融生态圈。平台提供了从API接口、智能服务,到大数据、云平台的各项服务。同时,中国银行也结合自身优势,将多类金融服务,如资金借贷、投资理财、外汇行情、金融支付、客户风险等级、跨境金融等通过API方式实现了对外开放。

如果我们把这种银行称作为API Banking,那更进一步的理念是开放银行Open Banking,本质都是一种平台模式,即Open Platform(开放平台)——银行可通过APISDKH5等方式,与其他合作伙伴建立连接。一方面,合作伙伴能够通过开放平台接入金融服务,而另一方面银行可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将银行服务搭载在生活场景中。由此,银行成为了创新背后的创新者。

 

什么是开放银行Open Banking呢?

Banking is necessary Banks are not,请注意这是一个中间状态,银行业也像电信业一样,可以被OTTOver The Top

 

1994年,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一句名言:“Banking is necessary Banks are not”,银行业是不可或缺的,但银行不是。当时科技对于金融的影响还主要停留在信息化阶段,许多人对他的预见不是很理解,后来他接受采访时,又做了解释:“Banks are dinosaurs, they can be bypassed.”,银行就像恐龙,他们是可以被绕过的。当时无论科技界人士还是银行业者,都对他的预见半信半疑,在当时来看,这个预见太过于超前了。而放眼今天的金融行业,盖茨的预言正在变为现实,银行业的革命正在发生,金融科技的颠覆性创新正在深刻地改变金融行业。

2017年欧盟正式实施了一个叫PSD2的法案,明确要求银行必须开放信息给到非银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违反者必须罚款。所以开放银行(open banking)成为目前欧美银行业间的一个热门关键词。事实上,很多欧美领先银行早就认知了这事,并且积极的营造一个开放的平台,吸引不仅是支付还有覆盖其他金融服务的一些互联网新创公司,通过这样的开放平台,使用银行的大数据信息开发产品与服务。花旗银行亚欧非与中东区的区域主管在接受The Banker杂志(20171月号)说:我们相信银行再也无法独力建立、拥有与运营一切,很明显地,这个世界已不在是以那样的方式在运作,在金融科技的革命下,我们必须扮演经济规模赋能者的角色,与战略伙伴们携手合作

 API Bank,Open Bank和DeBank驱动的下一代开源金融基础设施

通过PSD2Open Banking,可以让最终用户提升金融服务体验如:

◦ 通过相关接口服务,汇总其银行数据到单一服务提供商;

◦ 允许已注册的第三方直接获取其交易数据;

◦ 允许直接通过一个银行账户进行支付,而不需要指定某一张借记卡或信用卡;

◦ 更好的现金流和统一账户管理;

◦ 在同一应用中选择收益更好的产品或利率更低的贷款;

  Open Banking时代的“API”,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接口与系统平台,API就像是金融业务的开放连接器,将把金融与产业生态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开放共享、共建共赢的生态圈。

但是如果我们认为这样的开放创新就足够了,那我们就远远忽视了过去十年的另外一波暗潮涌动的力量,那就是在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带动下的开源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

 

什么是开源金融基础设施呢?

开放和开源不同,开放的生态要看规则制定者的眼色,开源是互相制约不能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大不了我不玩了,全球金融的技术设施就像打盹的老皇帝,垂垂老矣,刚好给全球的创业者们一次揭竿而起的新机会,所以开放和开源其实刚好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态度,一个是自上而下的,一个是自下而上的

 

我们回顾一些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东西,其实就是小岗村,它改变了什么?土地改变了吗?并没有。改变土地,改变的是工作生产的机制,原来大锅饭改成了包产大户。而今天银行改变了什么?贷款还是贷款,该审还是审,该催还是催,但技术在改变,关键改变的是理念。我相信银行的这个理念一旦转变,路变的很宽广。微信和支付宝大家都很熟,各家银行都在上面忙活,其实是早期的API,最早期的开放银行。只不过一开始的时候,银行没有这个意识,或者即使有这个认识也不愿意承认这个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对银行的挑战,一路走来,从1.04.0。到了3.0的时候,银行能够线上获客,像中信银行与百度成立的百信银行这种互联网银行的诞生,它能从线上获客,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它已经走向了生产力的变革,但这个还不够,光是在线上获客,它还是在某个独立银行的APP上完成的,还必须要在当地的银行办业务。银行的线上业务到了3.0时代,还在沿用传统的方式在进行,以前是线下物理网点,现在是线上APP,其实思想没有本质改变。

API Bank,Open Bank和DeBank驱动的下一代开源金融基础设施

思想没有本质改变的时候,银行业不会有蓬勃的发展,因为你只是做了线上化,你把业务线上化没改变什么,改变的只是工作效率。原来排第10名的银行,线上化之后只是第9名或者11名,行业其实没什么变化。这就是过去十年整个金融科技的趋势,看似热闹,但是行业本质性的改变并不多。

「二十世纪后半叶,有一项创新改变了全球商业模式。起初,一些人认为其很快就会过时;而另一些人则坚信其必将产生巨大影响。一些公司对其进行投入最终获得成功;而另一些公司却就此衰落。最终,这项创新加速推动已经进行了数百年的全球化最终得以实现。我所说这项创新的不是软件行业,而是航运业中一项没有很多人注意的工具:集装箱」 ——比尔盖茨

这个金融世界的集装箱就是区块链,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就是新金融的基础设施。就像互联网是新媒体的基础设施一样,两者都不会一夜之间建成。真实情况是金融的基础设施改变非常少,今天大多数的交易是以电子的方式进行的,最关键的部分并未有过转变:新工具,合约和协议的创建,今天我们仍无法创建一个金融合约 - 例如衍生品,贷款或货币市场的合约。比如今天全球性的银行间的金融报文交换系统叫做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英语: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WIFT),是一个1973年就成立的全球性的行业组织,到2015为止,SWIFT的服务已经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多家银行和证券机构、市场基础设施和公司客户,每日处理的报文次数达到1500万。

任何正常运行的金融系统都需要一系列基础的工具,如:

• 杠杆也就是某些东西价格上升一美元,你获得或失去的倍数

• 保证金 - 能够借钱抵押你已经拥有的东西来购买更多的东西

• 记账单位能够稳定交易的东西(如美元)

• 交易所基础设施实际交易资产的场所

• 贷款和发行的基础设施 - 发行债务和权益工具。

我们发现这些基础的工具开始改变了(真正意义的改变是完全全新的东西),通过区块链接口和互联网(例如Metamask浏览器)可以进入这个加密的金融世界。从这里消费者可以直接访问金融服务,而无需联系银行。比如MakerDAO可以方便的借入或借出加密资产,另一个项目 Dharma 允许用户申请或提供任何 ERC20 可替代型代币  ERC721 不可替代型代币资产的贷款,还有 dYdX项目则允许进行衍生品交易和多/空保证金交易,而 Compound  ETHDAI 和其他一些代币提供货币市场借贷。在交易市场一级层面如 0xKyber 这样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协议,以及第三方交易所和访问它们的接口,如 Radar RelayEaswap,现在都已经发挥作用,使得非托管交易成为可行的现实。Uniswap可以提供流动性并自动赚取费用,使用的方法基本上与 Bancor 相同,但经过简化,移去了不必要的代币。我们从下图可以看到以太坊的DeFi(这个词按下不表)一个相对完整的金融基础生态系统。

API Bank,Open Bank和DeBank驱动的下一代开源金融基础设施

 

「以太坊的DeFi生态系统/经济」

如果你认为这些这是拼凑在一起的一个生态图,拿就大错特错了,上述的所有项目彼此交错融合,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新的体系和物种,有人甚至把之前的银行业成为是模拟信号,受种种制约,而加密银行业态是数字信号,没有边界自由流动。如果我们回顾有关信息获取的历史和信息自由的进步时,我们会注意到无论用任何指标来衡量,社会都在不断进步:教育、思想和新技术的传播、人均 GDP 和贫困率等。金融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创新,事实上金融经历的创新与互联网为社会信息带来的创新相比,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这个想法听起来很激进,激进程度不亚于在古代宣布除了达官贵族之外的人也可以自己写书。人们或许会惊呼,「难道出版商不应该控制发布的内容么,他们会检查敏感主题的呀!其他人则欢呼雀跃,「如果人们能够发布他们想要的任何内容,并能自由选择他们想要阅读的内容,那会怎样呢?」

同样的基本原理也适用于金融体系,通过创建去中心化的新金融市场,社会将受益于过去互联网创新带来的同等影响。但这一次,它将改变价值,货币和金融。我们的目标是让金融领域直接跳到今天互联网信息自由的去中心化程度。将货币视为权益的一种延伸其实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即使你不同意,也会大量的人有效地支持这样的观点。就像人们不需要最高法院的判例来承认计算机上组成信息的字节是新闻一样,金钱如果能够用字节来表达,那么金钱也能是权益,而这将会成为基本权利的其中的一小部分。

我们再回到开头的南京银行的尝试,很快银行APIAPI银行会是成熟的概念了,这个本身是中心化的概念的延伸,开放式的银行也是目前银行业为了适应新时代所做的努力,看起来需要出现完整了去中心化银行服务之后,他们的API出来了,变成DeBank API,这才是真正新的概念,我们的疑虑是银行愿不愿意成为其中的一个节点呢?

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参考资料:

1 Cryptonetworks are not Companies – Chris Burniske – Medium

2 The next FinTech: Global “Open Finance” InfrastructureAndrew WongMedium

3 开放银行:创新者背后的创新者-微众银行金融事业研究员-李思琪

4 DeFi vs Fintech Tobia De Angelis

5 谈谈银行开放式 API-金亦冶

6 开放银行  李伟东:详细解读开放银行的现在进行时

本文来自,仅作分享,存在异议请联系平台删除。本文观点不代表刺猬财经 - 刺猬区块链资讯站立场。

(0)
上一篇 2019年3月16日 下午11:02
下一篇 2019年3月17日 上午8:31

相关推荐